若要成功必先癫狂-另类美的波兰戏剧

微信图片_20181130104631.jpg

“以勇气为主旨的艺术,这一主题让这些表演得以升华,对于’未满足’这一概念,他们把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。”

Elizabeth Czerczuk


微信图片_20181213093322.jpg


《Les inassouvis》为Elizabeth Czerczuk三部曲,体现剧作家Stanislawlgnity Witkiewicz 的精神,包含超现实主义、原创音乐,灵感来自1960-1970年的波兰先锋派。

艺术家在舞台上表达的欲望、愤怒、恐惧,所有强烈的情感都让观众感同身受。WHTKIEWICZ 这个词,是指剧作家 Stanislaw Lgnity Witkiewicz(1885-1939),Witkacy是他的笔名,他同时也是哲学家、画家以及摄影师。这种艺术方法与世界联系在一起,并继续探索影响 Tadeusz Kantor 剧院的因素。作品是作者的反映,像一块棱镜折射出作者的主观想法。“从世界到观众”,Elizabeth Czerczuk认为,现实是一个奇特、怪诞、恐怖的场景;语言、手势、无意识符号无所不在,艺术家的改变是一种惊人的悲剧。


12月11日,戏剧《Les inassouvis》三部曲在Elizabeth Czerczuk剧院演出,一年的紧张筹备使得这部剧在延续之前的艺术风格的同时为T.E.C开启了新艺术篇章。非常女性主义,充满疯狂、孤独与爱。



第一幕

一个演员,一个被自己信仰排除在外的教徒,一个诗人,一条狗,一个女童,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父亲,军人…许多角色聚集、互相搏斗、纠缠在种种束缚、社会支配、死亡、欲望和挫折中。这个世界是现实的,一切都被控制着,一言一行都已注定,第四面墙坍塌了。通往疯狂的大门敞开着:无法逃脱。这第一幕包罗万象,把你拉入一个美学的、但丁式的漩涡中心,没有人能置身于外。





第二幕


两个角色,一个空虚的母亲和她的儿子,一无是处,完全毁灭对方,撕裂自己,迷失在一个放荡和沮丧的世界里。绝望,理想主义,无法沟通,他们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永远在改变,进化的世界,如恶魔,如天使,梦想和现实,过去和未来,存在和缺失。





第三幕

虽然灵感来自于Tadeusz Kantor的《死亡课堂》,但这第三部分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,观众会对生命奇迹感到好奇。一群活着的人,还有在颤抖的行尸走肉,他们都承载着自己命运的重量,任由它们带着沉重的行李箱在沉重的搏斗中逃脱。这些人物通过伪装,看起来像是饱受煎熬。他们重温过去,敢于面对改变,或许能在改变中成功。为艺术家拉安魂曲,三部曲的最后一幕向艺术家致敬,他们是人性的体现,在社会中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。





视觉效果


图片23.jpg


图片14.jpg


图片17.jpg


图片15.jpg


图片22.jpg


图片7.jpg


12月3日艺术家推文_12.jpg